【健康科普】抽丝剥茧的疾病“审判官”——病理
发表日期:2023-11-21 09:07:22
来源:本站
被阅读[6183]次
手术后医生经常会说:标本送病理、等病理结果。
什么是病理呢?
为什么要做病理呢?
说得直观一些,出现一个肿瘤,早期还是晚期,良性还是恶性,切还是不切,不是手术医生说了算,作出“终极诊断”的是病理科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。
1、明确病变的性质,确定疾病的种类。
把通过手术切取,钳取或者细针穿刺得到的可疑病灶和肿物等组织→病理科→取材、脱水、透明、浸蜡、包埋、制片、染色等→制成一张合格的切片→病理医师在显微镜根据病变变化和特点→病理报告。
2、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和疾病的预防。
以上是传统的病理科,现代病理还包括
1 细胞学病理,指利用工具获取组织表面的脱落细胞进行制片、染色、诊断,细胞学可作为一个初级筛查。经济适用,简便可靠,损伤小,但最终诊断需要组织病理来确诊。
2 免疫及分子病理学,不仅仅是从显微镜下诊断,更是精确到分子学,从基因水平上检测细胞和组织的分子遗传学变化,用以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、指导靶向治疗、预测疾病发展和判断预后。
病理诊断报告被称为疾病诊断的“金标准”,这是医学界对病理学的高度评价,对病理医生来说则是一种责任,他们必须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份发出去的病理报告,因为每一份报告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希望,1%的错误,对患者来说就是100%的伤害。就这是病理,疾病的“审判官”。
已是最后一篇